

-
观点 | Opinion more
-
澳大利亚,“煤”戏了?
煤炭丰富的澳大利亚高度依赖能源出口,而中国作为世界第一煤炭进口国,市场方面拥有绝对实力。如果中国不买,澳大利亚怎么办?印度已大削煤炭进口,日本着力于新能源,世界其他地区需求无法与中国相提并论。失去中国,澳煤炭业将损失惨重,何去何从,仍未可知。[全文]
-
我们应该采取行动,确保我们的价值观占上风
在许多方面,我们甚至都没有尝试。中国正在成为能源超级大国。今年年初,全球能源转型地缘政治委员会发布报告称,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太阳能电池板、风力涡轮机、电池和电动汽车的生产国、出口国和安装国,其次是日本和德国。美国排名第四。[全文]
-
靠这项技术,可以让光伏扶贫告别“弃光限电”
光伏扶贫,是光伏推广应用、产业扶贫和精准扶贫三者相结合,实现“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的产物。但是光伏发电行业所普遍存在的“弃光限电”现象,如何解决?[全文]
-
美国能源部的这项攻关,2018年我们追上了好几步
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技术引起各国的关注,美国在这方面尤其积极,美国能源部于2011年开始实施太阳能应用领域的“Sunshot”攻关计划,其中就包括了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系统。对于中国的相关研究来说,刚刚过去的2018年是非常重要的一年。[全文]
-
光热发电:中国下一张“国家名片”?
迪拜700兆瓦光热发电项目,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光热发电站。不过,略有遗憾的是,这次上海电气还只是一个工程总承包。在希腊MINOS 50MW塔式光热发电项目中,中国光热发电第一次以完整的“技术+设备+工程”模式走出国门。[全文]
-
能源巨头中国将吃得更少、做得更多
众所周知,在过去20年的大多数时间里,中国可以说是一个全球能源消费大国。根据国际能源署2017年11月14日最新发布的能源长期展望报告预测,中国的这一地位至少还能保持约30年之久。但大家所不知道的是,中国这个巨头未来会表现怎样?不仅是中国将如何使用能源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中国将如何在能源领域展开投资?[全文]
-
这个中俄天然气项目有多重要,值得普京亲自上阵?
北极地区自然环境和地缘环境异常复杂,俄罗斯的国际信用水平和建设速度也一直被国际社会诟病,这些风险是俄罗斯吸引外资开发北极的重要障碍。普京总统迫切需要通过“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的正式投产,向外界传递一种“北极开发的风险是可以克服”的信号。[全文]
-
板子都打在煤上,不能真正解决问题
中国的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巨大的进步,煤起了巨大的作用。而今,由于环境的影响,尤其是PM2.5雾霾的污染,人们把罪魁祸首指向煤的利用,把屁股板全打在煤身上,实际上这是很冤枉的,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全文]
-
煤改电好,还是煤改气好?
如果不补贴的话煤改电比散煤取暖成本更高,这主要是因为没计算散煤燃烧导致空气污染的外部成本,没有对散煤征收环保税、“雾霾税”,散煤的价格是过低的。[全文]
-
中德引领全球变革,美国靠边
新一轮全球变革浪潮已经到来。今天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依靠今天的技术和认知是没有办法从根本上解决的,必须通过以新能源、新通信技术、新交通物流技术为推动力的社会变革,来推动整个社会结构的根本性变革才能化解矛盾,实现突破性增长。[全文]
-
从60秒跳到101秒,奔向“人造太阳”这步迈得够大
我国的全超导托卡马克(EAST)东方超环实现了稳定的101.2秒稳态长脉冲高约束等离子体运行。在现有的大型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上,这是第一次,也是世界纪录。此次试验的成功,对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和未来中国聚变工程实验堆(CFETR)建设和运行具有重大意义。[全文]
-
可燃冰前景美好 但还有一项制约因素
从目前公布的新闻消息中,并没有关于可燃冰开采成本和价格上的任何细节,唯一能知道的是在超过一周的连续出气过程中,日产量最高达到过3.5万立方米天然气。这样的产量可能还无法带来天然气价格的巨大变化,或者仅仅是能保证开采平台本身不亏本而已。[全文]
-
不仅夸了中国,还夸了印度
中国和印度积极推进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有很大的机会实现前年巴黎气候峰会上制定的2030年减排目标,相反,美国在这方面却踌躇不前。外界对于中国今年将要启动的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也寄予厚望。[全文]
-
人工光合作用,不是为种菜哦
收集太阳能不是主要问题,对太阳能的有效储存和运输才是关键。虽然近年来也开发了高压直流输电、蓄水储能等各种相关技术,但这些技术都有着各种各样的缺点,它们都不是长远的理想解决方案。“人工光合作用分解水制氢”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全文]
-
珠海风电站影响环境?是港媒zuo吗
近日,有港媒就珠海桂山海上风电站的建设情况,记者采访多位风电、环保专家,从鱼类到海豚,从电磁辐射到民调漏洞,看得出港媒对现有的环评报告信心不足。而新闻中呼吁建立的“跨境”环评机制,又透出担心被排除在外的危机感。这一切,太像过往“民意狙击能源项目”的序曲。[全文]
-
李河君回应汉能遭调查:纯属谣言
5月20日,汉能股价腰斩,同时,李河君“被控制"的传言在网络上迅速发酵。昨日,李河君在接受新华社《真相》节目专访中回应了各种传言,并否认被香港证监会采取措施。观察者网特整理采访全文。不过今日下午,香港证监会发布声明称,证监会已进行调查。[全文]
-
奥巴马在中东进进出出,我们为何绕着走?
“一带一路”海外发展战略基本上涵盖了习主席过去两年中访问过的除美洲以外的所有国家,但“一带一路”的两条路线似乎都绕过了中东地区。这是否真实反映了中东地区在中国新一届领导外交议程上的地位呢?[全文]
-
探矿复兴,国家与市场做对了什么?
我国矿藏勘探行业“梅开二度”。最关键的一条,就是有条件地引入市场找矿机制。而航天高科技的规模化应用,使我国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能对万米深度地层进行精准勘探的国家。[全文]
-
海油981是被美国逼退的吗?
海油981转场的消息让网络炸了锅,但转个场怎么就成听“美国话”了呢?只要反问一下,就知道逻辑不通。美国在中国周边天天说话,是否有效过?这事背后另有隐情。[全文]
-
西方对中国能源投资爱恨两难
李克强访英期间,英国石油与中海油签订天然气合同。中国要防范国际能源市场发生不可预测的重大突变。除了与能源出口国直接合作之外,中国近年在保障能源进口安全上还有一个重要策略……[全文]
-
-
资讯 | Information more
-
中国停止从澳大利亚进口煤炭?海关总署回应
-
中国碳中和目标一出,澳大利亚先犯愁了
-
报告: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量首超核电
-
我国首个自营深水油田群投产:位于南海,超400米水深创纪录
-
“南京停电”上热搜,供电公司回应
-
日美联合试采可燃冰 从阿拉斯加开始
-
美欧想减少对华稀土依赖,行业专家泼冷水
-
土耳其发现3200亿立方米天然气田,黑海史上最大
-
日本在太平洋海底试验采掘稀有金属,钴储量可用88年
-
我国核级海绵锆首次实现批量出口
-
摆脱对美依赖又近一步!我国启动首座大型氦气厂
-
我国单机容量最大海上风机并网发电,凤凰城娱乐注册:1年可发电4000万度
-
俄6月对华出口石油340万吨,7月起将提高石油出口税355%
-
深圳天然气交易中心获批 挂牌在即
-
6条线路仅1条获准:华中特高压环网建设卡在哪了
-
中石化胜利油田海上油田首次开采出透明凝析油
-
中德总理视频会晤期间 这笔交易签了
-
新疆一年产600万吨煤矿开工 煤炭产业集中度提升
-
渤海发现1亿吨大油田
-
应急管理部:切实防范油罐泄漏或起火等重大安全风险
-
-
· 能源战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