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占领国会山”背后:一天三种“政变企图”
一直以来,政府 娱乐城网上娱乐场:外界总有人觉得美国的制度是非常具有韧性的,甚至如果选出来一个非常糟糕的总统,最终结果并不会太坏。而1月6日发生在华盛顿的事件告诉我们,事情并非如此。值得指出的是,当天美国可能经历了三次不同层面的政变企图……[全文]
-
《外国公司问责法》,也许反而为中国股市做嫁衣
法案包含的“连续三年不能满足”的相关描述其实也暗示了条款制定者的心虚。很显然,这个时间线的设计告诉我们,美国政客们也并不希望法案里的相关条款措施会最终被付诸实践。现在特朗普及共和党已经没了后顾之忧 ——反正出现烂摊子也是拜登的烂摊子。[全文]
-
备战2024的特朗普,正在布局?
特朗普不仅将会在接下来的两个月持续给拜登制造麻烦,让拜登不会舒服愉悦地过渡,他也同时会在未来数年持续不断干扰拜登的执政与对议题的推进。而另一边,拜登会逐渐形成自己的执政理念和风格,会试图更为理智地面对中美之间的竞合关系关系。[全文]
-
选举可能还远未结束
目前为止,我们唯一知道的是双方都已经不可能大胜,最终胜者的优势恐怕会较小。拜登给予高度期待的“阳光带”除了亚利桑那外其他已经希望不大,所以焦点都会回到“铁锈带”拜登是否能重新夺回蓝墙。[全文]
-
拜登一句话,特朗普愣了
特朗普在这场辩论上策略很明确,他向拜登不断指出:你是典型的政客,你在奥巴马政府八年都没做成,你现在才来说要做着做那,当时怎么不做?这个问题问得相当好,但拜登的回答十分惊艳。[全文]
-
特朗普为何此时解密“通俄门”材料?
整个线条梳理一下,可以理解为是:特朗普引用自己的手下引用的奥巴马手下引用的俄罗斯报告里引用的对希拉里的描述。归根结底,这是俄罗斯报告里的内容,被披上了美国情报部门的外衣。连特朗普自己的顾问们都警告说,这?很可能是来自俄罗斯的误导信息。[全文]
-
新冠会成为特朗普的“助攻”吗?
特朗普在确诊前几个小时还在给选民画饼,说“新冠疫情的结束就在眼前”。他的确诊,瞬间让美国本来可能已经使人麻木的700多万确诊和20多万死亡的案例变得更为真实。[全文]
-
第一场辩论:拜登民调胜出,美国人民完败
辩论对双方都很重要,但实际上还没做出决定的选民已经很少,对选举结果的影响不会很大。对有些人来说,期望值很低的拜登只要从头到尾说人话、不睡着,可能就算赢了。多家媒体对观众的统计显示拜登明显胜出,但也显示出美国民众对辩论混乱的不满,实际结果是:美国人民完败。[全文]
-
应对美方打压,TikTok、微信需要各个击破
近几个月来,除了华为,特朗普政府也开始了对其他中国公司和软件的“极限施压”。不过,我们必须了解到美国对它们的打压并非出自同一原因。搞清所有打压事件背后的逻辑才能帮助我们找到破解之道。[全文]
-
推迟大选?就是为了搞个大新闻,掩盖几个烂摊子
这四件大事都发生在特朗普发推前的24个小时内,任何一项都可能引领新的新闻周期,且对特朗普十分不利,这让特朗普在此时搞个大新闻的动机尤为明显。[全文]
-
距美国大选还剩100天,但疫情之下投票成了问题
这几个月来,随着疫情的不断升温以及处理种族冲突的不力,特朗普的民调逐渐落后于拜登。不过,距离大选还有100天,现在断定谁输谁赢还为时过早。除了仍旧无法控制的新冠疫情之外,还有众多因素或将影响选情走势。[全文]
-
美国为何此时对留学生下重手?
留学生支付学费又有吃喝开销,仅2018年一年,就为美国的经济贡献了450亿美元。别看仅仅占GDP总量的0.2%,但这些钱可能维系着相当多基层社区的繁荣。特朗普口口声声要缩小贸易逆差,有这么一群人带着钱来买美国的商品和服务,为什么反倒对他们下手呢?[全文]
-
如果被杀的是一个华人,会有这么多抗议吗?
黑人受歧视、美国存在结构性的种族问题并不代表他们在美国的政治实力很弱。美国非裔人口占12.6%,在国会里有9.7%的议员;亚裔占总人口4.8%,却只有1.1%的国会议员。拿巴西做对比,我们就会发现,在这个黑人占51%的国度,黑人议员只有8.5%。[全文]
-
想复制特朗普的“局外人”模式,桑德斯恐怕打错算盘
民主党的实际结构可能并不像媒体包装的那样已经由激进派主导。激进派往往是年轻人,在社交媒体上具有强大的话语权,但社交媒体也容易让候选人造成支持者铺天盖地的错觉。真正下到基层,真正分析民主党选民结构,也许拜登比桑德斯更符合选民的意识形态。[全文]
-
是时候该给特朗普上一堂经济课了
加征关税其实对是美国内部利益再分配的过程——从消费者身上转移到政府和部分企业;将关税提升仅仅“翻译”成中方受到更大损失,似乎是在鼓励特朗普继续将此视为有效手段。既然我们知道关税手段无效,就应该用行动给他上一课,这也是我们脱离战术走向战略的大好契机。[全文]
-
亚马逊如何败给美国“社会主义”
这些年轻人最看不惯亚马逊这样的大公司,看不惯贝索斯这样的世界首富,看不惯纽约政府忍气吞声为了满足亚马逊和贝索斯而给出的上至30亿美元的政策优惠。青年领军人物科尔特斯又正好是纽约议员,所以毫不犹豫地站出来阻挠亚马逊落地纽约。[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