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观点 | Opinion more
-
过去40多年,中国做对了什么
最新的经济研究也表明,在经济追赶阶段完成之后,“亲商的”发展战略应适时转变为“亲劳工的”发展战略,由于人力资本相对于物质资本变得越来越重要,这也有助于经济顺利地从基于投资的发展阶段过渡到基于创新的发展阶段,这种转变也是中国的社会改革政策所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全文]
-
中国走向世界经济强国的四个严峻挑战
1962年-1976年是我国的“婴儿潮”时期,这期间出生的人口约有三四亿,这批人的老去将会给我国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老龄化对中国未来30年最大的挑战在于社保,会非常考验我国社保是否有能力承担这么数亿人的集体老去。[全文]
-
中国经济早就内循环为主
不少国内、国际学者认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出口导向型的;在美国与中国发生贸易摩擦时,甚至认为是中国推行出口导向的经济,才导致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扩大。但我并不这么想。[全文]
-
三季度数据出来,还要不要“中国式QE”?
10月19日,我国主要经济数据出炉,三季度GDP同比增速实现4.9%,且消费、居民收入增速等指标也由负转正。尽管这份成绩单可谓全球最佳,但我国经济发展也存在需求乏力的隐忧。在余永定等专家看来,为了使经济持续增长,政府应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全文]
-
十年前我们给中央建议:大象难藏身于树后
现在美国采用的是一种流氓手段,我称之为Tanya Hardin手段。Tanya Hardin是1990年代美国的一名花样滑冰选手,滑得不是很好。为了参加奥运会,她买通黑帮把竞争对手的脚踝敲坏了。[全文]
-
如何理解和把握当下的经济形势?
从未来增长潜力来讲,股市应该是一种最终的投资工具,相比之下,它的风险比较大,债券也是很重要的基础,房产在正常的增长过程中,跟个人的生命周期是相关的。随着未来经济发展,未来人们收入更多了,他们去买房子,房价有一个自然提升的过程,这是不同投资的点。[全文]
-
美团数据不可信,外卖骑手真正收入低于城市底薪
美团报告统计收入时排除了兼职外卖员,而统计工作时长时却没有排除兼职群体,导致其数据不能反映外卖骑手的实际工作时长和收入水平比。外卖员所谓的“高收入”不过是一种错觉和幻象,真实数据要残酷得多。[全文]
-
下定决心开放服务市场,对中国未必是灾难
金融业开放,首先需要有金融业的权威性人物或企业带头去做,让外界大众相信你是真的想把海南金融市场搞活起来,在这样的前提下,再分步骤地将金融产品推出来,这样自贸港才会慢慢形成自由金融市场。[全文]
-
实施国内大循环,要破除哪些流行看法?
长期以来,由于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模式的路径锁定和对人们思维模式的支配性影响,许多人无法适应美国与中国“硬脱钩”并在其主导的全球化体系中“去中国化”的新形势,对“贸易顺差归零”即贸易平衡时代的到来毫无思想准备。[全文]
-
这个大问题想明白了,东北振兴、中西部发展的思路就清晰了
最近到一个西部省份调研,当地说要搞大数据产业,但从全国分工来看,只有几个人力资源、高校集中的地方,才能真正把高科技产业做起来。这不是说别的地方不要发展,而是要认识到国家的产业发展前沿是面向整个中国的,地方政府不能生搬硬套,国家需要什么我就去做什么。各地的比较优势不是政府找到的,而是企业试错试出来的。[全文]
-
国内大循环怎么搞?先找出内需迟迟不能提振的原因
8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南海主持召开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9位专家现场发言,对“十四五”建言献策,陆铭教授是其中最年轻的一位。日前,陆铭教授接受观察者网独家采访,深入剖析中国经济的升级方向。[全文]
-
分析完今年全球500强名单,对中美竞争应更有信心
美国入选公司的总营收和总利润均高于中国,但中国的涨势与美国的跌势才是最重要的。赶超美国并不是中国的目的,中国寻求的是自己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福祉。美中关系紧张还会持续,真正的正常化只有等到中国不可逆地超过美国之时。[全文]
· 首次! -
怎么才叫形成了国内大循环?
我们今天提出要形成国内大循环,不是说我们拥有别人没有的巨大国内市场,也不是说我们依赖自己国内市场就能很好发展经济,说这个没有太大意义。我们要明白,一个市场如果做不到高度开放、安全和自由流动,对经济发展是没有意义的。重要的不是国内市场规模,而是国内市场能否被“循环”起来。[全文]
-
出口型经济本质是对美元霸权的维护,国内大循环能补这个缺
随着以内需为主的国内经济大循环的建立,逐步减少贸易顺差,不仅能减少国家实体资源损失,还有利于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原因在于中国贸易逆差意味着外国作为一个整体将持有过剩的人民币,故贸易逆差和稳定而庞大的人民币国债市场能够吸引人民币回流中国购买人民币国债,从而稳定人民币汇率。[全文]
-
中国新经济模式初露锋芒,西方是时候丢掉幻想了
与苏联不同,中国庞大的经济精密复杂并与世界紧密相连。西方所要做的是增强其外交能力并建立新的稳定规则,允许自己与中国在某些领域展开合作,比如在抗击气候变化和疫情等领域,同时也要继续在保护人权和国家安全等方面加大力度。中国14万亿规模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实力雄厚,绝不是靠做白日梦就能抹去的。现在是时候丢掉这种幻想了。[全文]
-
美国打压之下,政府如何领导中国的产业升级?
液晶面板工业虽然历史不长,但发展极为迅速。一家中国企业在全球金融危机中的扩张触发了一场“液晶热”,为中国创造了重要机遇。如果政府能把握时机并鼓励、鞭策、支持企业进行自主开发而非单纯购买技术,将对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升级有很强的推力作用。[全文]
-
欧美经济政策是为续命,中国没必要跟着他们跑
该干的事情还得干,不能因噎废食,不能因为出现个别负面情况,就不投资了,过去的事实已经证明投资对整体经济的效应。中国有一个传统智慧,叫“水至清则无鱼”,我们不能指望在新的投资过程中一点问题都没有,总会有人趁机浑水摸鱼,只要能做到严格监管、事后追责就可以了。[全文]
-
中国经济超预期之际,更要警惕“地区性危机”卷土重来
我们的货币还在以10%-11%的速度增长,但经济增长速度满打满算也就是3.2%,显然不需要这么多货币,不应该逼迫银行体系给实体经济放贷。有时候,大家的记忆还是太短暂了,今天谁还记得,2010年温州是出现过一次金融危机的?[全文]
-
预计今年GDP增速或为2%-3%
今年我们已经不指望外部需求能对经济增长有多大帮助了,这是预判和制定政策的一个出发点。大家目前最担心的是消费。要让消费需求尽快反弹到正常水平,对我们的政策是一个考验。[全文]
-
南方洪灾将给中国经济造成多大冲击
强降雨引发的洪涝灾害,已经造成浙江、江苏、安徽、江西、湖北、湖南等27个省受灾,不少地方纷纷进入“战时状态”。除了感慨“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之外,相信很多人还会心生疑问:南方的洪涝灾害将会给刚刚复苏的国民经济带来多大影响?[全文]
-
-
资讯 | Information more
-
三季度“最缺工”100个职业排行:营销员保洁员上榜
-
王岐山:不能走金融泡沫自我循环的歧路
-
银行法拟修改,首次规定人民币包括数字形式
-
转正!前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
-
刘鹤:中国全年经济正增长是大概率事件
-
德媒:中国是“救星”
-
中国经济现在怎么样?这份“体检报告”请查收
-
“中国经济归来,世界松了口气”
-
转正!最新经济数据,专家解读来了
-
中国第三季度GDP同比增长4.9%
-
发改委授权:深圳可到境外发行离岸人民币地方政府债券
-
9月CPI同比上涨1.7%,时隔18个月重回“1时代”
-
转正了!我国前三季度外贸同比增长0.7%
-
中国数字人民币+日本扭蛋机?意想不到的组合来了
-
51.5%!制造业PMI创6个月新高
-
8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19.1%
-
中国“上新”3个自贸区,中央这样安排有何考虑?
-
去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超过三分之一GDP
-
经合组织:中国将是今年G20中唯一实现正增长的国家
-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蝉联全球第二,存量保持全球第三
-
-
· 中国经济 ·
-
深圳粤海街道火了!上市公司市值超江苏全省
-
十省份2018年GDP数据出炉 首现“9万亿俱乐部”
-
近半5A景区门票超100元 专家:高票价制约旅游发展
-
“地方政府目前很难通过基建拉动经济,开始转向实体”
-
预告|这周六,看陈平老师如何对话经济学的诸位大佬
-
林毅夫人民日报撰文:2023年中国可成高收入国家
-
从现在到2050:一路狂飙的中国经济
-
建成罗马要多久?中国人只需两周!
-
日本精英认了:“中国崩溃论”正走向崩溃
-
北大教授靠知识付费收入赶上明星,papi酱们却在退坑?
-
港媒:中国单身成年人口相当于俄英两国人口总和
-
日本权威经济杂志:对中国,日本人应该消除的几个误解
-
凭阿里和腾讯实力,怎么今年才进世界500强?
-
马云和我们一样 英语巅峰都在16岁
-
是什么“神秘”力量让国外各种“中国崩溃论”落空?
-
国家邮政局长:快递业还未嵌入制造业 潜力巨大
-
成为网红我挺骄傲 因为格力发展得好
-
外媒:贵州奇迹靠什么?老干妈茅台还有……
-
你不得不看的十本G20研究著作
-
财富福布斯FT,到底谁家的500强才是真的强?
-